宋壯壯 | 聊聊帝都里的那些事兒
我現在主要做的兩塊,一塊是自媒體吧,主要是在微信上,就是一個微信公眾號叫“帝都繪”。另外一個呢,另外一條主線就作為出版物,傳統出版物,《京城繪》。這兩個因為媒體不一樣,選取的角度肯定,或者說是形式也會不太一樣,《京城繪》它肯定是,或者作為書,作為出版物而言,它可能是更長期的,更固定的,然后它的選題也會有體系,比如交通比如環境等等,都是一個大的主題,再往里,再去細分,體系性比較強,而在自媒體這塊,比如微信公眾號這一塊呢,它的選題就相對比較自由,也經常是結合一些當時的當地的一些事件,時節,比如春天就做些春天的,秋天就做些秋天的,不過它涵蓋的面其實有的時候會比出版物還廣,因為它比較的散,它不追求某種體系,比較自由,所以什么選題都會出現在里面,比如剛才所說的無論是交通啊,環境啊,我們也做過一些流行文化的,包括歷史的,還有特定的街區的是,其實都是有所涉及。
一直都比較關注建筑和城市的普及這塊,普及就是,據我的觀察,我就感覺得周邊的人吧,即便是生活在一座城市很長時間,可能也是對一塊地方不是特別了解,這可能就會帶來一些問題,首先你可能就是會對這個地方缺乏歸屬感,或者說你覺得這個地方不是自己家,或者怎么樣,另外呢,比如我們現在在做城市規劃的事,都特別強調這種叫做公眾參與城市規劃,如果你對這個地方不夠了解,那談何參與這個規劃呢,所以,基于這些考慮吧,我們就開始做這個城市建筑普及這方面的一些工作,其中就包括我們做的這個城市繪本,叫《京城繪》Ⅰ人來車往,它也是一個系列的城市繪本,每一本都會關于北京的一個方面,其中第一本叫人來車往,它也可以聽出來就是關于北京的交通,為什么要以交通為開始呢,因為我們也覺得北京的交通其實是在這個城市里特別受歡迎,特別流行的與大家生活相關的一個題材,因為首都也叫作首堵嘛。
所以這個每個人都喜歡談論這座城市的交通,所以在這本書里我們就選取一些不同的主題,比如每一種交通模式都有所涉及,但是形式就比較有意思,它更形象化,它是用繪本一種的形式,基本上每張圖都是一張信息圖,它其實用infographic來呈現這些比較枯燥的,比較抽象的,無論數據還是信息還是什么之類的東西。這本就是用一些20多張繪本介紹了北京交通的一個比較全面的一個狀況,當然這是一個系列的一個繪本,所以之后之后也會再畫到不同的城市的一個不同的方面,比如自然啊,比如市政啊什么的等等,在之后都會有所涉及,當然我們提到除了這個繪本以外我們還在做的無論是微信公眾號,叫帝都繪,還是在一些中小學開展的建筑普及的教育活動,都是沿著這條主線在走,關于建筑和城市的普及這塊的一個目的。
圖文編輯 丨 龔安、諶軼華